中国被西方低估了40年?感受“复兴号”呼啸而过的浪潮
作者:吴老师 汽机系 发布时间:2019年03月07日 09:09

中国被西方低估了40年?感受“复兴号”呼啸而过的浪潮

 

 “中国长期被西方低估——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。”

随着“两会时间”的到来,中国再次成为世界舆论焦点。而对于研究中国的国际人士而言,通过两会窗口探寻中国发展密码、感知中国与世界关系变化的风向标,已然成为一年一度的“必修课”。

日前,东亚问题专家埃伯哈德·桑德施耐德在瑞士《新苏黎世报》网站发文,明确指出:“在过去40年中,我们所有人都未正确评估中国的主要发展。”而在此之前,他已出版了大量有关中国崛起和欧洲没落的书籍。

不可否认,作为一种趋势性的存在,东方与西方的力量消长,正在成为影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秩序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。西方对东方的态度,正在由居高临下的傲慢转向傲慢与焦虑交织。曾几何时,中国是西方眼中的“落后国家”,是贫穷落后不开化的蛮荒之地;十几年前,中国被质疑能否通过经济发展成为西方的竞争对手;现如今,经济体量跃居世界第二的中国,已经在很多尖端技术上跻身世界领先行列,“中国威胁论”“中国责任论”开始占据西方媒体的头条。

悄然的转变,映照着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前行姿态。的确,没有人能忽视中国,因为这里总能诞生奇迹。一位曾常驻北京的巴西记者感叹,在和中国频繁接触的14年中,她看到的是其他国家100年才能取得的发展。一名在不同时期多次造访中国的西班牙国际象棋讲师感慨,上世纪90年代,即使是科幻作家也无法预测汽车在中国的这种爆炸式增长,“中国的技术、社会和教育转型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所有国家中最快的。”

“从长远看,可以排除中国出现西方式民主化模式的可能,共产党已使中国经济对准战略问题并通过政治推动力加速其发展。”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,中国初启的国门还被一些人视为是“和平演变”的契机,那么现如今,认同中国道路、点赞中国制度已经成为外界观察和分析中国的主流声音。

用国际比较的视野,或许更能感受到中国故事的厚重分量。环顾当今世界,西方民主模式失灵的现象频频进入人们视野——民粹主义抬头、选票政治困顿、党派对立极化、政治格局碎片化……面对这些不断涌现的“治理危机”征候,即便在西方社会,也有很多人感到需要从新的维度寻觅对策。而中国所展现出的强大施政能力和驾驭发展大局的领导力,为各国提供了重要借鉴。这其中,一个无法被忽视也时常被提及的关键,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。

在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中,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“帅”,车马炮各展其长,一盘棋大局分明。党的领导作用,体现为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的制度,体现为总揽全局、同向发力的效率,体现为高度的组织、动员能力……这种“党领导下的体制优势”,使我们能够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,实现战略上的高瞻远瞩与战术上的雷厉风行的紧密结合。这与西方那种为了各自代表的利益集团,互相攻讦、拆台、打压的“政党有限公司”有着根本的不同。

今天的中国,就像时速350公里的“复兴号”,一直坐在车上的乘客感受不到速度的惊人,倒是那些坐在普通客车上的乘客,更能体会到“复兴号”从身边呼啸而过带来的“中国浪潮”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,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。在这样的关键年份,国际社会自然期待从两会中捕捉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内在逻辑,从中国理念、中国智慧中探寻破解时代难题的信心与启示。

“中国的发展没有过不去的坎”,昨天,李克强总理的坚定话语,激荡起万人大会堂长时间的掌声,“我们有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,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。”这是中国的决心,又何尝不是世界的信心。